华北制药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年,面对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医药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运营成本不断升高等不利局面,公司聚焦高质量发展,在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营销突破、资源整合、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企业在发展动能转换上迈出坚实步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14亿元,其中医药化工收入8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利润总额1.98亿元,企业经营持续向好。
一是持续深化内部改革。优化完善组织架构,骨干企业实现收入70.40亿元,同比增长23%,进一步发挥了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下属单位混合所有制改革,华恒公司成为河北省首家完成员工持股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华坤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增资扩股。
二是稳步推进结构调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青霉素V钾、维生素B12、6-APA、青霉素钠(钾)盐项目完成工程建设,已进行试生产或投产运行,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基地项目土建主体封顶,金坦公司生物产品扩产、内蒙古开鲁华凯项目进展顺利;无菌粉针及口服制剂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称号。突出制药主业,重点发展化学制剂药、生物药、健康消费品、原料药等产业,制剂药收入比重超过69%,生物技术领域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积极推进闲置资产处置和利用,盘活存量资产。
三是深入实施营销创新。积极适应行业政策变化,优化营销体系,加快全国区域市场布局,创新营销管控模式,提升终端掌控能力和盈利能力。突出抓好重点战略品种销售,全年制剂收入达到63.16亿元,单品收入过亿元制剂达到12个,其中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等3个制剂产品收入超过7亿元。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和新兴市场,全年取得国际注册证书55个,实现出口贸易额13.26亿元,同比增长13%。
四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整合优势研发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重点产品攻关力度,药用辅料用途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开展与疫苗结合的临床III期试验,国家一类新药基因重组抗狂犬病毒抗体三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积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完成首批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环孢素软胶囊等6个口服制剂品种申报。积极利用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合作导入新品8个。强化工艺技术管理,青霉素工业盐、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42个主要产品37项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全年获得生产批件8个、临床批件3个;申请专利31项,授权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
五是逐步夯实基础管理。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加强成本管控和预算管控。着力强化财务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发行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完善一加三人才联系培养、市场化选聘等机制,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扎实推进+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治理双重工作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强化质量管理,开展全面质量审计和飞行检查,通过国内外GMP认证检查33次,确保了产品质量。加大环保治理,优化废水、废气和固废处置等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华民公司、先泰公司分获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称号。拓宽人员安置渠道,继续实施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培训转岗等措施,妥善分流安置职工,保障企业稳定运营。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14亿元,同比增长19.52%;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13%。三、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尽管近两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改、医保端引导下行业内部调结构(限辅限抗等)、刚性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未来医药行业整体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增长。
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医药行业基本面保持稳健,机构改革全面展开,三医部门出现重大变化。多项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涉及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到支付的全产业链,药品制剂价格不断下降,环保限制带来原辅材料普遍涨价。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优化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流程、17种抗癌药谈判纳入国家医保、一致性评价及4+7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带来医药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整个医药行业机会与挑战并存,总体趋势加速推进行业整合并向国际接轨,重塑医药产业格局。
年医药经营环境错综复杂,行业整体面临竞争加剧的局面,对企业的产品临床价值挖掘、市场资源配置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医药行业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创新引领未来。我国未来的用药结构调整方向是降低过专利期原研药、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比例,提升国产仿制药用量与仿制药降价并举,符合药物经济学的创新药物有望得到合理支付快速放量。二是仿制药重大变革。4+7带量采购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逐步落地,仿制药价格与竞争格局的重构已经拉开帷幕,行业竞争态势从过去的品种竞争时代,进入到管线竞争时代,拥有核心生产工艺及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能力将成为仿制药企核心竞争能力。
未来医药行业将回归本质,生产经营规范、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从长远来看将会在医改中受益。研发创新、消费升级、制造升级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1)研发创新:创新药是最确定的大趋势,研发创新是药品行业的未来,医药服务外包向中国转移,国内创新需求大增。(2)消费升级:医疗服务、疫苗、自费专科药和品牌中药等领域,受益于消费升级趋势,有望快速增长。(3)制造升级:特色原料药行业进入景气周期,中间体、原料药一体化企业竞争力提升,优质原料药企业话语权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创新引领、优化升级、做精做强.
创新引领:实施创新引领战略。谋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药品研发中心,大幅度提高药品研发能力。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生产和研发的系统平台及队伍配套建设,实施产研一体化,以研推产、以产拉研,产研结合,引进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主动引导市场需求,促进新产品的产业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的运行体系,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活力。
优化升级:突出产品、装备、工艺提档升级,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竞争能力。以创效为核心,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现由原料药为主向制剂药为主转变、由抗感染领域为主向专业治疗领域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推进智能制造,优先选择高附加值和有市场潜力的药品,进行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化生产提升药品品质。推行绿色制药,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培育发展生物制药,大力发展健康消费品及医药商业产业,实现企业的绿色化、高端化、链条化、智能化发展。
做精做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坚持质量兴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推进市场化、精细化管理,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制剂高端平台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发挥品牌优势,推进战略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实现企业紧密型、高效能和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关键一年。公司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量、增效益、促转型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狠抓营销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搞好开放合作,提升管理效能,努力实现企业的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年力争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利润总额2.1亿元。
一是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探索推进,引入资金、技术、产品和市场,搞活机制,助推发展动能转换。持续完善管理组织架构,针对骨干公司、控股参股企业的不同特点,研究构建符合实际的管控模式,科学精准施策,有效释放基层活力,提升管控水平。积极探索增量利益共享、项目跟投等新的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和潜力。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建设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基地、金坦生物产品扩产等重点项目,加强过程管控,确保按期投产;积极做好青V钾、VB12、6-APA、青霉素钠(钾)盐等已完工项目的生产运营,尽快实现达产达效。着力做好闲置产能资源利用,抢抓文号持有人政策机遇,采用OEM、合作生产、产品引进等多种形式,提升华民公司、新制剂分厂产能利用率。
强化对外合作,助力公司产业升级。
三是推进营销创新。持续完善营销管控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紧密衔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营销管理架构。积极应对行业政策变化,完善全国商业布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瞄准欧美、澳洲、日本等高端市场,强化与掌握市场资源的大型企业合资合作,全年力争通过高端市场认证4个以上。
四是强化科技驱动。着力推进重点产品研发进程,加快抗狂犬病毒抗体、重组人血白蛋白、MG等重点项目研发工作。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抓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依托中央研究院,采取一级研发与二级研发相配合,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压实责任,确保阿莫西林胶囊等6个品种尽快通过一致性评价,同时,加快推进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抢占先机,确保率先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加快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天津大学等重点院所合作共建联合技术创新平台,推进成果在企业落地转化。
五是夯实管理基础。做好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建立集中管控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预算管控模式,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筹融资力度,保障资金链安全。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及+全覆盖安全管理体系为抓手,完善双控机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着力抓好重大事故防范,切实做好拆迁过程的安全工作,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狠抓质量攻关,持续开展内部质量审计和飞行检查,建立完善药物警戒体系,实现全年重大及以上质量事故为零,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无不合格质量通告。加快清洁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尽快实现污泥、菌渣低成本、资源化处理,总氮达标排放。积极推进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认证,力争完成申报3家,争创行业环保领跑者。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的经营发展面临着诸多风险:
一是医药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放缓,再加上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不断深化,企业在研发、环保、资金等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上升,生产经营面临压力和挑战。
二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调整、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流程优化、一致性评价及4+7带量采购等政策落地带来医药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整个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为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公司内部体制机制、结构调整、营销创新等改革任务将十分艰巨。
三是国家医药行业改革、多项产业政策出台实施导致医药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与此同时,受国内环保标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药品生产原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成本费以及环保治理投入不断加大,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企业运营风险逐步放大。
四是医药行业的药品研发存在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预测因素;药品的市场推广也会因为行业、市场环境以及竞争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受到影响使得药品研发投入与收益存在不匹配风险。
公司将积极应对行业政策调整及市场变化,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有效降低运营风险。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至今已从事医药制造超过60年,在国内和国际抗生素及维生素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行业规模经济优势非常明显。公司产品在医药市场上有着较为广泛的认知和良好的美誉度,年,国家商标局认定公司使用的华北牌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入选《福布斯》中国最有价值五大工业品牌之一,另外,公司拥有青帝、强林坦、智舒、盛吗啉、西林舒、知芙保、万舒红等7个著名商标,为产品推广和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研发优势.
公司是首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生素酶催化与结晶工程实验室。公司拥有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国内规模最大的微生物新药筛选用菌种库和代谢产物库,在微生物来源的新药筛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华北制药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中心是我国微生物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3、质量优势.
公司以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为经营宗旨,以开展QC小组活动和质量月为公司质量文化的特色,每次活动都有动员、有组织、有主题、有策划、有总结、有实效。公司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控制,足料投放,严控生产流程。公司通过研发管理、临床研究、产品中试、新产品试制及质量控制等环节,充分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先进性。
在国家监督性抽检中,公司产品合格率保持在%。公司的青霉素V钾片通过卫生部万例免皮试临床验证。
4、管理优势.
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专业化整合,构建了扁平化管理,高效能运转的体系,形成了以集约化、高效化、专业化企业管理模式。
公司具有制度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运作机制,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经营、财务、绩效三位一体的信息共享系统,决策体系、运营体系、考核体系有效对接,实现了预算、核算、结算的三算合一。通过集中招标、分段采购、第三方结算等方式促进了招标采购成本的下降。建立了制剂统一出口平台,实现了制剂出口的统一管理,提升制剂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
5、产品优势.
公司的主要产品涵盖抗感染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心脑血管及免疫调节剂、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等领域多个品规。公司青霉素系列、头孢系列产品品种齐全,覆盖了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形成了从发酵青霉素原料到半合成原料药再到制剂的完整产品链。
结合迁建,公司着力推进新园区重点项目,集聚优势资源要素,以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装备、规模和质量优势,完善了从原料药到成品药的生产链条,完成优势主导产业和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重点项目建设,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优化。新园区正着力打造心脑血管、抗肿瘤、肾病、糖尿病等新治疗领域产品群,重点发展一批具备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制剂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