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栏目协办
温小牧/文
▲黎晓新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手术
引言
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的发展,孕妈生产的安全性比以前高了不少。新生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但其中也有很多的“早产儿疾病”让早产儿家庭身心俱疲,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称:ROP)”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早产儿疾病”。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
我国每年约有2万-3万名早产儿受到失明的威胁,调查发现,在中国,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致盲一个主要原因,占儿童盲的6%-18%。
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专科总院长黎晓新介绍,婴儿眼睛的血管在怀孕16周左右开始发育,大约在怀孕第34周时,眼内的血管已经发育到足以使视网膜有良好的血液供应。早产儿胎龄越小,他的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完善。而早产儿眼睛的血管未成熟,易受各种因素,如新生儿窒息、吸氧、感染、动脉导管未闭、输血、应用激素等的影响而异常生长。ROP就是一种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正在发育的视网膜的异常病变,它可能会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病情严重还会引起新生儿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的潜在危险。
医生提醒:出生后4-6周是筛查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时期
黎晓新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较急,进展较快,若不及时发现,病情会比较严重。不少家长并不在意,有些家长甚至觉得未满月的孩子还太小,医院“折腾”,门诊就常遇到不少5-6月大甚至更大的孩子来筛查。试想如果发生了病变,可能极大影响孩子的眼健康。
黎晓新提醒早产宝宝家长,由于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表达,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的筛查至关重要。而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可以筛查出来的,通常,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活动期通常发生在出生后4-6周,这也是筛查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时期。若经筛查无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每两周随访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