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蛇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海经绘图本12 [复制链接]

1#

梁渠山·嚣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梁渠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东流注于雁门。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今山西省恒山山脉的西端有雁门关。恒山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恒山海拔米,其东为太行山山脉的小五台山,其西即吕梁山山脉。此处脩水所流注之“雁门”,当即上文少咸山敦水所流入之“雁门之水”。彙,似鼠;居暨即红毛刺猬。夸父又作举父,形貌为猿猴,这里却被用来形容鸟的样子;衕即腹泻。

姑灌山·湖灌山·洹山·三桑·敦题山

又北四百里,曰姑灌之山,无草木,是山也,冬夏有雪。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湖灌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碧,多马。湖灌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其中多。有木焉,其叶如柳而赤理。

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又北三百里,曰敦题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是錞于北海。

《五藏山经》记载有多座冬夏有雪的山,分布在西次四经、北次一经、北次二经、北次三经所记述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这并不意味着当时北方只有这几座冬夏有雪的山,而是说在人口密集区里有这样的雪山。与此同时,多马的山也分布在《西山经》和《北山经》所记述的西北和北方区域,显然这是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相符合的,也说明当年考察者的记述是准确的。

即鳝,湖灌水向东流入之海当指渤海。敦题山所在之北海,应是当时考察者所抵达最北的地方,可能是蒙古高原的湖泊,或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三桑无枝是一处巫术活动圣地,那里用桑木竖立起三个高杆,周围有百果园和用于巫术的怪蛇。

北次二经之神

凡北次二经之首,自管涔之山至于敦题之山,凡十七山,五千六百九十里。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璧一珪,投而不糈。

当地居民供奉蛇身人面之神,祭神时要将一只雄鸡和一只猪埋入地下,还要把一璧一珪投放到山林之中,不再用精米祭神。综观北次二经诸山,明显缺少汾水下游山川地貌的记述。这不是考察者的失误,而是现存版本的北次二经的文字内容有信息流失或错位。

归山·诨

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有兽焉,其状如麢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善还,其名自訆。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是善惊,其鸣自詨。

北次三经记述的山脉总称太行山,它的第一座山名叫归山,按惯例应有参照地望标志。太行山山脉南端为中条山,据此归山当在中条山山脉的西端,即今日山西省风陵渡的北面。风陵又称风后陵,相传*帝大臣风后在与蚩尤作战中阵亡而被埋葬在这里,现存风后冢高2米,围30米,位于芮城县赵村。善还,即善于盘旋。善惊,胆小而又灵敏。

龙侯山·人鱼

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中条山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山势狭长,长约公里,宽仅10至15公里,出产铜、金、铁、煤、磷,至今仍保留有公顷原始森林,珍稀树种有杜仲、猕猴桃、漆树,主要动物有猕猴和大鲵,鲵即人鱼,俗称娃娃鱼。

甘肃省甘谷县西坪出土的鲵鱼纹彩陶瓶,属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器物;其鲵鱼图形,脸似人面,颌下有须,造型人格化,有学者认为此即人类始祖伏羲的原形。事实上,古史传说所谓“伏羲蛇躯”,当初很可能是指“鲵躯”,亦即“龙躯”,表明龙的原形出自大鲵,龙的传人实出于此。目前发现的大鲵体长1.8米,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之一,前肢四指,后肢五趾,头部疣粒显著,自颈侧至体侧有皮肤皱,以鱼、蛙、虾为食,分布在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由于鲵能爬上山椒树,因此又称山椒鱼。根据《吕氏春秋·贵直》所记,鲵鱼性凶猛。鲵鱼的这种兼具水行、陆行和爬树(树被古人视为天梯)的生存能力,被后人夸张*能够上天入地入水的神奇本领。笔者在《龙的原形是娃娃鱼》一文中指出,由于帝舜时期人们大量捕杀大鲵用其鱼油点灯照明(《海内北经》称舜的女儿宵明和烛光发明了人造光源),娃娃鱼几乎灭绝,以致后世的人们已经不再知道龙的原形就是娃娃鱼了。

马成山·天马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是名曰鶌鶋,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马成山的得名或许与当地出产天马有关,天马的样子像黑头白身犬,它的名称当与“见人则飞”的习性有关,或者与其叫声像“天马”的发音有关。“已寓”,郝懿行认为可能是治疗昏忘病的意思。

马成山·天马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訆。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是名曰鶌鶋,其鸣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

马成山的得名或许与当地出产天马有关,天马的样子像黑头白身犬,它的名称当与“见人则飞”的习性有关,或者与其叫声像“天马”的发音有关。“已寓”,郝懿行认为可能是治疗昏忘病的意思。

阳山·领胡

又东三百里,曰阳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铜。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尾,其颈,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鸣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其中有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

句瞿,郭璞注谓即衡器或容器。领胡,郝懿行认为其得名于这种动物颈部下垂的赘肉形状如斗,领即颈,胡即赘肉。留水向南流入*河,表明这里在*河以北。

贲闻山·王屋山·教山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干而夏流,实惟干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王屋山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城东、河南省济源县城西北,主峰海拔米,山势三重,因其状若王者车盖而得名。相传*帝在此设坛求雨,故又名天坛山;这里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别名小有清虚之天。王屋山闻名遐迩,还得益于愚公移山故事的远播,至今这里仍然有愚公村、愚公洞、愚公井、愚公移山等胜地。愚公移山的故事很早就被视为寓言,其实它当初与治理洪水有关,因为修路是没有必要把山石运到“渤海之尾”的。

教水是一条季节河,它向西流入*河,按方位应属于今日涑水河或其支流。发丸山系教山之连麓,因其盛产金玉而得到考察者的重视。

景山·酸与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藷藇,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此处的盐贩泽与咸山的长泽,即历史上著名的河东盐池,又称解池,是我国*河流域最重要的产盐地和食盐产品集散地,许多学者都正确指出远古文明区域的形成离不开盐业的发达。《梦溪笔谈》记有:“解州盐池,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山西省中南部,及其周边的冀、豫、陕地区则是尧舜禹文明的发祥地。所谓酸与鸟“见则其邑有恐”,郭璞注谓:“或曰食之不醉”,两者相去甚远。或许,鸟名“酸与”可能与当地居民制造醋并食用醋的习俗有关,亦可见民间相传醋可解酒的说法由来已久。

END

延伸阅读

《山海经》绘图本11

《山海经》绘图本10

《山海经》绘图本9

《山海经》绘图本8

《山海经》绘图本7

《山海经》绘图本6

《山海经》绘图本5

《山海经》绘图本4

《山海经》绘图本3

《山海经》绘图本2

《山海经》绘图本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