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蛇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是调味料,为什么嫉妒起来要吃醋,而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自愈方法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719/4658933.html

古人有七样东西萦绕日常,那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我们要品尝的,是这其中的醋。“醯”(xī])是醋的古称。饺子蘸醋是全国通行的吃法,醋也是中国人最常用的调料之一,此外还有解腻、医用、作清洗剂等功效中国是酿醋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制醋国家。到底有多早?还没考证出来,不过,至少也有年,不亚于我们的文明史,可以称得上历史悠久了。到明清时期,我们的醋业全面开花,已经有了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麸醋、福建永春老醋“四大名醋”的说法。那么,古人是怎么发现醋、制作醋,它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又是怎么成为厨房一员的呢?

谁发明了醋?

醋的祖师爷,有好几个版本。首先一个版本,是四川保宁醋业祭祀的老祖宗——姜子牙。三国蜀汉时期的史学家谯周说:“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后人据此揣度生义,当时的饮品,除了酒大概也只有醋了,因此认为姜子牙曾和醋有密切关系。还有一种说法就更没啥具体依据了,这个传说接的是志怪小说《封神演义》,说封神结束后,姜子牙给自己留了一个坐席,就是“醋坛神”。于是,醋神非姜子牙莫属了。这个说法,如有雷同,权当会编。因为,醋的历史,一定比姜子牙更早。姜子牙雕像,位于四川阆中的中国保宁醋文化博览园这就要说到第二个版本了,镇江香醋追认的祖宗——黑塔。这是个什么人呢?传说他是上古名人杜康的儿子。杜康被后世奉为中国酿酒的祖师爷,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他借着曹丞相的流量成功出圈。杜康成功酿造出酒,这种高端技术家里的孩子们自然也要继承,他儿子黑塔也开始亲自参与到酿酒的实验中。结果,出岔子了,这个岔子和他爹发现酒的过程一样,有些阴差阳错。当初,身为家里有余粮的大土豪,杜康把吃不完的食物放在树洞中搁置,不料,这是一群成熟的粮食,自己学会了“成长”,经过天气的加工,它们变异了!散发出了一种闻起来醉人的气息——酒气,于是,酒就被发明了。而黑塔并没有精准计算时间,等超过了期限,他才缓缓去打开密封陶罐,酒也变异了——发酵过头,成了一种带有酸味的饮品,也就是醋。所以,民间有“杜康造酒儿造醋”的说法。黑塔雕像,位于四川中国保宁醋文化博览园不过,这两种穷小子找阔祖宗的做法,显然都不太着调。把某项发明完全归功于一个人头上,完全不可取。酒和醋的发明,显然也不是一个人促成的。山西的孝义、临汾、襄陵等县祭祀的醋神,就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被他们称为“醋姑”或“醋姑姑”。据清乾隆时期的《孝义县志》记载:“四月初八,具牲醴祭神。妇女作醋,谓为‘醋姑姑降祥日’。”当地人认为,醋是妇女发明的。远古的妇女从事采摘和家务劳动,日常围绕在吃喝方面,说她们发明了醋,大概比以上任何一个具体的祖师爷都靠谱。《魏书》就记载:“夫妇人之事,存于织纴组紃、酒浆醯醢而已。”说妇女除了纺线织布,酒浆和酿醋这些活也是她们的。虽然杜康和黑塔父子都是发明家的说法得不到认可,但酒醋同源的理论,倒是可以经得起科学的检验。大伙儿还记得吗?中学化学知识里说,乙醇(酒精)经过催热会氧化成乙醛,再变成乙酸,也就是说,在酿酒的过程中,只要稍微再经过时间氧化,这些小微生物就也会自己成长,变成酸酸的醋。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人们已经知道酿酒容易化为酸,于是倒推了这个故事,再套上具体的人物,编出杜康与黑塔父子酿酒醋的过程。不过,实际的酒和醋,在中国的年岁应该还能再往上追溯。在距今—年的新石器时代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瓶子,根据长相,它被取名为“小口尖底瓶”。在尖底瓶里,考古工作者分析出了丰富的黍亚科以及若干酿酒过程中的沉淀渣滓,这就是仰韶时期的古人类已经“醉过”的实证。有酒就有醋,醋的历史,不会比这短多少。到了文字和典章制度相对齐全的周代,醋的身影终于现身古文献中。《论语》记载,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其中的“醯”是醋的古称,《说文解字·皿部》:“醯,酸也。”这段话说的是,孔子在评价一个叫微生高的人。大概他是个情商不太高的“直男”,日常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完全不会拐弯抹角,所以大家都说他很直,还有点愣。有一次,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自己没有,但他并没有生硬地拒绝,而是让人原地等待,跑去找邻居借了一点,再转交给这位朋友。孔子听说后大加赞叹:“谁说微生直愣,这不是社交达人吗?”从这段记载可见,食用醋的习惯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在贵族间流行了。《周礼》更设置了管理醋的工作人员:“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其中的“女醯”,是指管调味醋的女性官员。醋还有另一种出镜率很高的别称叫“酢”。《说文解字·酉部》载:“酸,酢也。关东谓酢曰酸。”近代学者马宗霍《说文解字引方言考》卷四解释说:“盖周人谓酸为醯,汉人谓醯为酢(cù)。”除了这两个曾用名,醋还有好几种名字,有的把它叫“酨”,有的直接说它是“苦酒”。而“苦酒”这个称呼,似乎揭示了醋最开始也许并不是被人当作菜的调味品。杭州名菜西湖醋鱼

从饮料到调味料

今人经过复盘推演,已经公认醋就是在酿酒过程中意外发现的惊喜,酒是当时最主要的饮品,那么醋在最初自然也要承担着跟酒一样的作用——祭祀或当饮料。所以,当时人并没有清晰认识到醋已经是一种新物品,而把它当作一种酿得失败的“劣质酒”,于是,大家就在实践中给醋取了个外号,叫“苦酒”。醋作为饮品是有证据的。首先,看酿醋的规模。《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瓨……”交通便利的大都市里,一年要酿酒一千瓮,酿醋一千缸。这么多,不用来喝而只是调味,恐怕是用不完的。《礼记·檀弓上》也记载:“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宋襄公给夫人选的陪葬品,有醋和醢(肉酱)百瓮,肉酱用来吃的,醋自然就是用来喝的了。《吴录地理志》甚至说,吴王搞了一整个醋城:“吴王筑城以贮醯醢,今俗人呼苦酒城。”作为饮品的时候,醋这个“苦酒”其实是不太受欢迎的。古人有多么不喜欢喝醋呢?隋朝时期流行一句谚语:“宁饮三升酢,不见崔弘度。”话说隋朝有个将领叫崔弘度,他治*特别严苛,对下属动辄用刑捶打,搞得士兵们都很怕他,如果站岗时听到他的声音来了,无一不是两股战战,像听闻阎王驾临一样。不过,他的治*严明也很有效果,只要是他在的地方,盗贼都不敢光顾。所以,当时无论是崔弘度的下属还是敌人,都忘不了被他支配的恐惧,于是,大家就发明了“宁愿硬着头皮喝三升难为味蕾的醋,也不要见到崔弘度”这句话。至少,醋只是难喝,忍忍就过去了。青花双颈油醋调味瓶,清代,现藏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唐朝时,还有人把醋和酒搞错,给端到宴会上。那是在天德*节度使李景略管辖的地方,有一次,李景略摆开*宴请大家喝酒,结果一位小兵上酒的时候没注意,把醋给端了出来。大家还没开席,判官任迪简一闻觉得不对劲,这气味,明显是醋啊。他知道李景略治*严厉,而他自己性格又很厚道,为了不让领导发现错漏从而惩罚这个小兵,任迪简只好端起杯子一口喝光,然后表情管理得当地跟李景略说,这酒味道不好,是劣质品,请换一批。这才让小兵逃过一劫。*中兄弟都很感动于任迪简的厚道,等李景略去世以后,大家一起推举他当主帅,任迪简还得了个“呷醋节帅”的外号。关于喝醋,还有个著名的典故。说唐朝著名宰相房玄龄的夫人卢氏很善妒,有一回,唐太宗想给辛苦工作的宰相赏赐几个服侍的美女,谁知道,房玄龄根本不敢接受,因为,美女领回家,过不了卢夫人那关呀。唐太宗听了不服,心说自己一国之君还治不了一个“妒妇”?就把卢夫人叫了过来,先让长孙皇后给她做思想工作,比如什么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古来就有“媵妾”制度等等。谁知道,卢夫人也不买皇后的账,唐太宗生气了:“你是要活着做个大度的妻子,还是做一个死了的妒妇?”卢夫人也毫无畏惧,当场回答:“妾宁妒而死。”这种正面硬刚让唐太宗很没面子,当即让人斟了一杯酒递给卢夫人,并直接严明,这就是一杯*酒,你要做个死妒妇,就喝了它!卢夫人闻言,把心一横,端起酒杯就往肚子里灌。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即使拥有生杀大权,但唐太宗不是个胡来的皇帝,卢夫人所喝的,根本不是*酒。后人根据女人在爱情的排他性,以及妒忌时心里酸涩的心情,推测唐太宗当时赐的是一杯醋。这才有了女人爱拈酸吃醋的说法。因为醋单独喝起来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所以,北宋初期的宰相范质就说,一个人如果能用鼻子喝三斗醋,才可以当宰相。意思是,人生的路上必有酸苦滋味,只有能忍常人不能忍之事的人,才堪配稳坐高位。另一位名相王曾也说过类似的话:“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虽然他们的中心思想都是强调宰相难,也足见醋作为单独饮品的口感之差了。这不,著名的酷吏来俊臣还把醋倒灌在犯人的鼻子里作为酷刑之一。好端端的调味料,真是被玩坏了。在作为饮品的前后不久,口感需求中有酸味爱好的人,就已经将它当作调料使用了。《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某次齐景公夸赞自己偏宠的梁丘据,说天下只有他跟自己最和谐,晏子马上提出反对意见:“他只是知道附和你,拍你的马屁而已,不是真的和谐。”晏子是个语言艺术家,他举了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和谐就像是煮羹汤,如果你要做鱼汤和肉汤,就得用水、火、醋、酱、盐、梅这些调味品来调和,再加火柴烧煮。厨师对汤的把握必须非常精准,加醋、酱等调料的时候,必须让味道正合适,咸了就加水冲淡,淡了就再加调料。这才是和谐。”意思是说,和谐是要互补和给予你帮助的人,不能是一味讨好的人。这里,晏子就已经把醋当作煮汤必放的调味品了。东汉文人应劭所写的《风俗通》也介绍说:“酢如蓂荚,按,蓂味酸,工者取以调味。”后来,人们在追求口腹之欲的过程中,渐渐发现醋跟主菜搭配,也是“妙啊”,醋就这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挤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全本红楼梦》图册,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清,孙温,纵43.3厘米,横76.5厘米。醋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饮品,又被称为“苦酒”,自房玄龄夫人因善妒被唐太宗赐了一杯醋之后,“吃醋”才有了嫉妒之意

古人怎么酿醋?

中国的醋和酒一样,大多都是以粮食作为原材料,北魏大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了“秫米(高粱)神酢法”“粟米(带皮的小米)曲作酢法”“回酒酢法”和“神酢法”等20多种酿醋的方法,造醋的原料包含了粟、黍、稻、麦、梁、豌豆、麸、糠、糟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粮食。那么,一般什么季节酿醋比较好呢?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说:“四月立夏后……可作酢。”又,“五月五日……亦可作酢”。也就是说,夏天是最佳期。下面,我们就来选几样古人制醋的方法观摩一下。先看《齐民要术》的小麦苦酒法:第一步,准备小麦三斗,煮熟,然后放在缸里,用布把缸口密封住,过了七天再打开,接着用二石薄酒浇灌进去,小麦醋就成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详细记载了米醋的制法:“三伏时,用苍米一斗,淘净、蒸饭、摊冷、罨*、晒簸、水淋净。用六月六日造成小麦大曲和匀。用水二斗,入瓮封酿三七日,成矣。”由此可知,米醋的制作时间要长一点,得放在瓮里封个三七二十一天才成。清朝还流行一种“七七醋”,选*米五斗,用清水浸泡七天,这七天内可不是不管它,而要像呵护花儿一样,每天给它换水。再把饭蒸熟,趁着热气腾腾的时候,把熟饭放进瓮里一起封口。第二天,打开瓮盖翻转一下,第七天再去翻转,然后放三石井水进去,封口。七天之后,打开搅拌一遍,又七天,再搅拌一遍,再过七天,“七七醋”才酿成。当下人说起醋,脑海里率先蹦出来的两大宝地,山西和镇江。这两个地方的醋有什么区别呢?山西的醋是老陈醋,也就是说,它的制作周期长,绝不是“七七”天能出来的。山西老陈醋以高粱为主要原料,用大麦或豌豆等制作成大曲,作为糖化的发酵剂。除了让它们自然发酵,老陈醋又加入了“夏伏晒、冬捞冰”的方法,增加醋酸的风味。同时,还增加了熏醅、淋醋、陈酿等20多道工序,将近一年才能生产出来。在浙江宁波,古法酿醋用的米需要浸泡十几天如今拿下“醋都”称号的镇江醋是香醋,这是以糯米为原材料的。镇江香醋也是用麦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作期间一共要经过大小40多道工序,70天才能有熟醋出场。这时的熟醋还不能马上投入市场,得再放进陶罐密封6个月以上方成。晚清时期,《丹徒县志》就记载:“京口黑醋味极香美,四方争来货之。”可见镇江香醋已经抢手多年了。上文说过,晚清时中国就有四大名醋,四川保宁醋是以麸皮为主要原料,再用砂仁、川芎、苍术、杜仲等60多种具有生津开胃、健脾益肾等功效的中草药为曲,经42道工序酿制而成的,别有一种醋里养生的味道;福建永春的老醋和镇江醋一样,以糯米为原料,用红曲米为糖化发酵剂。至于永春的醋为什么被称为老醋,是因为相传早在北宋时期,永春人民就在制醋,他们把醋做好了以后,并不拿出来食用,而是经年累月不断地添加陈酿,有时候几代人酿造一坛醋,是地地道道的“老”醋。即使到今天,永春老陈醋也至少要耗时3年以上才能酿出来。正是这些远古祖先的智慧,以及古今人代代传承着这些文化遗产,才让今天的我们得以口福不浅。醋的发明和使用,给酸辣*大大提升了人生幸福指数。时至今日,不仅一些特定的菜需要注入醋,只要吃点汤汤水水的东西,醋都是主要配料。比方说,吃饺子的最佳搭档就是醋,没有醋,饺子是没有灵*的,这就像讲究精细饮食的孔子所说的:“不得其酱,不食。”江苏镇江的制醋工人在制作米醋0年前,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鲞铺》里说:“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千年过去了,江山迭代,人已全非,但我们的日常所需还和从前一样,他们那些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和我们哪有什么区别呢?喝同样的水,看同一轮月,品同一种味道,文化的流传,让我们与那些素未谋面的古人血脉相连、息息相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