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蛇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分到,俗话说春祭日,秋祭月,为啥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9.net/pf/a_5941764.html

“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民间的祭月习俗因地区不同仪式各异。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就太煞风景了,所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适量吃蟹

秋分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但螃蟹性寒,一般人吃的时候会配生姜、紫苏调味。紫苏、生姜味辛,有发散之效,秋季也不宜多吃。

中医认为,秋蟹肉性寒,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引起腹痛腹泻。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不要喝茶。因为开水会冲淡胃酸,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蟹肥的时候柿子也熟了,这两种东西应当注意不要同时吃。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有可能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还可能引起结石症等。

适量运动

古代有秋游登高的习俗,在赏景的同时可以排解“秋悲”的情绪。

今年因疫情原因,大家不宜远游,但在家附近进行徒步、登山等运动也是能够调节情绪的。有些人在秋季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困倦乏力、失眠等一系列秋季“气象过敏症”。此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营养平衡,也能提高抗病能力,可减轻症状。

注意保暖

秋分时气温下降迅速且天气多变,建议大家随身携带方便穿脱的外套,否则很容易诱发感冒或受寒邪影响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也一定要注意,每天佩戴好口罩,这对预防流感病*、新冠病*及防寒都有一定的帮助。

防凉燥

秋分后空气干燥易引起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秋燥症”。“秋燥症”分温燥和凉燥,秋分前暑热未散,多见温燥;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多现凉燥。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个人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治凉燥,要多喝水、吃清润和温润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秋季气候多变,往往病*乘虚而入,尤以呼吸道疾病与胃肠道疾病高发,患有慢性胃炎者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

秋分饮食攻略

杏仁川贝糯米粥:

杏仁10克,川贝10克,糯米克,适量冰糖,同熬为粥,晨起服用。

功效:杏仁苦降,敛肺,通便;川贝润肺止咳;糯米健脾益气。此粥是一款秋分润燥的美膳。

玉竹沙参煲鹌鹑:

沙参、玉竹各10克,鹌鹑2只,蜜枣3枚。原料入砂锅加水,开后撇沫,慢火炖2小时,食前加少许盐。

功效:鹌鹑肉补中益气,利五脏,强健身体。沙参和玉竹都有清热、养阴、润燥的作用,蜜枣益气生津。此汤能清燥润肺,滋阴清补,非常适合秋分时节养生。

膳食一度,您的饮食指导专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