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蛇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央视记者目睹插管敢死队用整瓶盐水冲眼 [复制链接]

1#

还记得2月18日去世的刘智明院长在病危之际是如何交代家属的吗?

刘智明,作为武汉市医院院长,在疫情发生以后,一直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却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

住院治疗期间,他多次拒绝同在抗疫最前线、医院担任ICU护士长的妻子的照顾,并一直担心会不会传染给别人,还留下医疗预嘱:“如有万一,不要插管抢救。”

很多人或许至今都还不甚理解“插管”究竟意味着什么。

身处抗疫医护前线的刘智明院长,却深知插管的危险性:患者插管时,带有病*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涌而出。

而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医生,此时则成为离病*最近的人——2、30厘米的距离,最大范围地暴露。

已经惨遭感染的他,太害怕自己会将病*传染给同事们,宁愿放弃自己的一线生机。

医院,负责插管的医生团队被称为“插管敢死队”。

这是因为,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为重症患者插管可算是最为危险的工作。

进行这份工作,医生们不仅需要有如临大敌的谨慎,更需要一份视死如归的勇气。

医院“插管敢死队”队员、麻醉科医生王加芳毫不夸张地说:“N95口罩过滤了95%的病*,但只要被病*乘虚而入,剩下的5%就相当于%”。

而从医19年的刘宇锋医生,曾为1万多个病人插过管,在这次疫情中也紧张了,操作时手心会冒汗,甚至会微微颤抖:“像回到了初学插管时的样子”。

一是时间很紧迫,二是危险性极高。

插管一般在3到5分钟内完成,但对于缺氧耐受力差的肺炎重症病人来说,则要尽量控制在2分钟之内。

因此气管插管就有了“*金90秒”之说——从注射麻醉药开始到插完管,时间必须控制在90秒之内,否则就可能导致病人缺氧而死。

因为肌肉松弛药使抢救的时间窗缩窄,药物起效后,留给插管医生的时间最多只剩30秒了。

若遇到患者口腔内存在痰液多而黏稠的情况,还需先用吸痰器将痰液清理干净,方可插管,否则粘稠的痰液会堵住气管,引起病人窒息。

但新冠肺炎患者口腔内都有痰液,尤其是重症患者,痰液多而黏稠,往往需要进行吸痰。

刘宇锋曾遇过一位患者,推完药吸完痰,最后留给他插管的时间只有五六秒钟,争分夺秒插进导管的那一刻,他感觉都快虚脱了。

另一位麻醉医生罗猛强也表示,每为患者操作一次插管,他的心率都从每分钟七八十次升至一百三四十次,体能消耗巨大。

但相比起对病*的恐惧感,体能消耗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显得不值一提。

近日央视记者朱慧容全程跟拍了前线医生的插管操作,抢救过程确实惊心动魄。

但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治疗结束后她跟医生去换衣服、做清理的一个细节。

原本她以为清理就是洗洗脸、消消*,但没想到医生们脱掉防护服后,用一整瓶生理盐水,在拼命地泼眼睛,用一大捆棉签,清理自己的鼻孔和耳朵。

“不夸张地说,是特别用力的搓,每一个地方都会洗好几遍,是特别认真的洗到每一个地方。”——脱掉白大褂,抗在疫情前线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是血肉之躯,会畏惧病*。

在医护群体里,大家都认为插管是最危险的操作,插管医生们更是深知这一点。

他们甚至有些忌讳“插管敢死队”这个称号,认为“敢死队”都没几个能安全回归的——“把病人从最危险的情况之下拉回来,是我们的工作,但我们不是来赴死的,是来打败疾病的。”

“我这根管插进去,他可能就挺过来了,这么算,为病人搏一搏还是值”。——和病人的性命相比,“自己可能被感染”这回事,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每一次插管抢救,都是他们在和死神抢人做斗争。

每一次插管成功,他们就给一位患者带来一分生机。

但,从来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致敬所有在克服着恐惧感,英勇挡在病*面前的白衣天使们!

作者:李沫可,爱写作、爱多肉的工科女,喜欢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

欢迎评阅本人往期相关文章:

童年内向寡言,如今轰动韩国美妆圈,薇娅:我只是给老公打工的

“我想与你分享风花雪月,你却只想八卦娱乐”:李现呼吁理智追星

新晋男神张文宏说“不要把我神化”,网友好奇:扒一扒他的过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