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东北客”迁居到南方昆阳鹿场的生态养殖经-焦点新闻-中国养殖
尤贤朴说,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有很高的保健价值,但也不能盲目养殖,要重视生态。
尤增国
摄 温州讯
赏梅花鹿、尝鹿产品,这本是东北人的专项。位于平阳县昆阳镇溪岙村的温州士福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尤贤朴,将让我们南方人也享受到这样的乐趣。从当初梅花鹿的北移南养尝试到如今“农户+基地”订单养殖,不久,这个全省最大的养鹿基地还将创建现代化生态农业畜牧小区,在加工鹿肉产品的基础上,让梅花鹿“作秀”农家乐。
2001年,170多头梅花鹿从东北老家千里迢迢被带到江南,准备着长期的生活和繁衍。
土生土长于东北的梅花鹿有着天生的耐寒特性,却难以忍受南方的高温天气。次年夏天,正是高温酷暑难熬的时候,初次来到南方的梅花鹿开始适应不了,突然,一头接一头倒下,没有任何征兆。这可急坏了整个鹿场的人。
“接连死了40多头,一下子就损失了好几十万元啊。”想起那场灾难,尤贤朴心有余悸。他说,一开始没料到动物对气温的敏感也这么大,以为得了瘟疫,直到找来东北的技术员了解后,才得知可怜的鹿群大面积中暑。
于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每天临近中午,养殖场全体人员就给鹿场喷水降温,清洗圈舍,这次教训很快就变成了科学养殖的经验。
种草——
饱了鹿群富了农民
科学养殖克服北移南养的困难后,经过繁衍,梅花鹿的家族不断壮大。靠食草为生的鹿群加重了养殖场的供食负担。拔光了周边的野草,只好向农户买,尤其是冬天草都枯了,食物来源大量减少。
眼看着鹿群要挨饿,尤贤朴想到了高耐寒、快生长的美国黑麦草。“这种草冬天也能长得很好,一年可以割四五次,填补了梅花鹿冬天的食物缺口。”尤贤朴告诉我们,到了去年,鹿场规模扩大到500多头,占地100多亩,种了30多亩黑麦草供鹿群食用,有时也不够吃,还得到周边农户家买。“就这样,我们的鹿场还带动周围不少农户开发荒地种草赚钱呢。”这不仅解决了鹿群的食物紧缺问题,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尤贤朴乐了。
难怪,在养殖场我们看到,其实梅花鹿的活动范围很小,其余很大面积是草地。用尤贤朴的话说,养鹿需要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同样,他们也要还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食物链才不会断节。
放养——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除了鹿场里的500多头鹿,养殖场还有近500头梅花鹿“分居”在23户农户家里。
2004年开始,养殖场以2000元一头小鹿的价格卖给农户,比每头4700元的市场价低了一半还多。签订订单合同后,农户采的鹿茸等鹿产品则由养殖场保护价收购,种鹿则由农户自由繁殖。“现在土地资源有限,鹿场的规模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将小鹿低价卖给农户,保护价收购鹿产品,既维持了我们养殖场的运作,更致富了老百姓。”尤贤朴介绍,现在,除平阳本地农户外,瑞安、永嘉、文成等地不少农户也加入订单队伍。
鹿越来越多,对鹿产品加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鹿茸、鹿鞭、鹿胎等十几种鹿产品还靠外人代加工。投资4000多万元正在筹建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畜牧小区,将不仅解决鹿产品精细加工的难题,更满足多形式养殖的需要。据介绍,尤贤朴将想办法克服梅花鹿“害羞”的心理特性,从圈养走向放养,让人们近距离与美丽的鹿群接触、嬉戏,提升鹿场的品位。
打造原生态的公园式畜牧小区,体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是尤贤朴的目标。他向我们展示了之前赴巴西等国考察收集的有关生态公园建设照片,希望能在本地实现:“在农家乐项目里,大家可以享受鹿宴,看着美丽的梅花鹿的生活。”(
缪小霞
报道组
丁志峰
尤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