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蛇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北宋名臣张咏 [复制链接]

1#

北宋名臣张咏

“禀尊严之气,凝隐正之量。”

“魁奇豪杰之材,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代之伟人也。”

“岂不以刚毅正直有劳于世如公者少欤。”

“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

“此君殊清节,可为世戒,此君殊重厚,可以为薄夫之检押。”

“生平以刚正自立,智识深远,海内之士,无一异议。”

以上引言,分别是北宋名士宋祁、韩琦、王安石、苏轼、蔡襄、钱易等人对前贤张咏的评价。北宋初期,政坛上涌现一大批贤臣良吏,如群星闪耀在历史的天空,张咏即为其中璀璨一星。了解张咏其人,就不难看出,那些名士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可谓恰如其分。

太平兴国五年(年),张咏进士及第。这一年进士榜特别引人注目,其中李沆、寇准、王旦、向敏中后来官至宰相,他们与张咏一道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张咏出身贫寒之家,少年任性使气,不拘小节,喜好剑术、下棋、饮酒。十九岁时,他有志于学业,家贫无书,时常借书抄下来苦读。没有书桌,他就在外面背靠大树阅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他曾在《劝学》诗中这样写道:“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勤奋苦读,终于金榜题名。张咏从此进入仕途,历任太宗、真宗两朝,多次出任地方官,官至礼部尚书。

他的仕途起步于基层,最初为鄂州崇阳县令。崇阳为低山丘陵区,山地多,水田少。当地民众不务耕织,以种茶为主业。张咏上任后,下令砍伐茶树,诱导农户种植桑麻。从此以后,茶园逐渐减少,桑麻越来越多。多年以后,到了仁宗嘉佑年间,朝廷施行茶叶通商法,官府向园户征收茶租,向商人征收茶税,允许茶商与园户自由交易。通商法可以精简榷茶机构,减少国家开支。但由于茶租与茶税过重,使湖、湘一带园户深受其害,叫苦不迭。而崇阳园茶租最少,因为园户早已转向桑麻,避免了茶租,生活安定富足。这时候,崇阳百姓感念张咏,集资为他立庙。

张咏做崇阳县令期间,有次巡视集贸市场,看见不少农民买菜,心里感觉不爽,于是招呼其中一人晓谕道:“城里居民,没地种植,且另有职业,买菜理所当然。你是农村人,家有田地,为何不自己种菜,反而费钱买菜?”那人回答:“我们没有种菜的习惯。”张咏叫衙役笞了那人一鞭子,当众呵斥道:“回去好生种菜!”此后,那些不种菜的农家都营造菜圃,实现疏菜自给自足,日子过得更滋润。为了鸣谢张咏,当地人将芦菔(萝卜)叫做“张知县菜”。

有一天,张咏退出县衙大堂,一个小吏从库房出来。张咏发现小吏头发鬓角的头巾上有一枚钱币,便凑近盘问。小吏回答:“这是库房里面的钱。”于是张咏命令下属杖责他。小吏气得脸红脖子粗,愤然说道:“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能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斩杀我。”张咏将小吏带到公堂,拿起笔书写判词:“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毕,张咏走下台阶,挥剑将小吏斩首。小吏监守自盗,尚未构成死罪,但是任由发展下去,就会愈演愈烈。张咏自知处死小吏确实过分,于是上书御史台自我弹劾,请求上司处分。

张咏就这样疾恶如仇,眼里容不得沙子。在他还是布衣的时候,客居长安一家旅店,夜间听闻邻家聚哭,出去叩门问询,里面有人答话说没事。张咏使劲敲门,叫主人出来说话;主人挨近张咏身边,含泪道出实情。原来这家主人在衙门做官,由于私自挪用,亏欠官钱,受到仆人挟制,要求以长女相嫁。一家人进退两难,答应了,女儿被玷污;拒绝了,被告发,惹祸上身。张咏默然不语。次日,张咏以借用为由把那个仆人带到郊外,至丛林无人之处,张咏指斥仆人要挟主人,仆人说张咏管闲事,挥拳相向。张咏拔出剑,把他杀了。随后,张咏回去告知那位官位,那个仆人不再回来,往后要小心行事,千万不可贪赃枉法。

北宋淳化四年(年),蜀地大旱,民不聊生,爆发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很快攻克一些州县。王小波战死后,李顺继任义军首领。淳化五年正月,李顺率部攻克成都府,建立大蜀政权,自称大蜀王,年号应运。

宋太宗闻知,任命亲信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率兵讨伐李顺。王继恩率领大军从剑门入川,步步为营,逐渐扭转颓势。到五月初,就收复了成都。王继恩进驻成都后,开始居功自傲,大肆享乐,“握重兵,久留成都,转饷不给,专以饮宴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执博局、横枰自随,威振郡县,仆使辈用事恣横,纵所部剽掠子女金帛。”王继恩的所作所为传到京城,太宗皇帝很生气,随即任命枢密直学士、虞部郎中张咏为益州知州,负责善后事宜。

张咏领命到达成都。当时城里驻军三万多人,仅存军粮不足食用半月。张咏调查得知,官盐价格过高,民间仓廪有余积,于是下令降低盐价,允许以米易盐,一时间百姓争相交易。不到一个月,获得好米数十万斛,既解决军粮不足,又让百姓吃上廉价盐,军民皆大欢喜。然而,王继恩照旧我行我素,纵容将士们任意抢夺财物,市民深受其害,敢怒不敢言。某日,王继恩部下士卒又闯入民宅掠夺,张咏立即派人抓捕,也不与王继恩打招呼,直接将这些士卒投入井里淹死,并且告诫属吏,以后有人胆敢侵害百姓,都投入井里处死。见识了张咏手段厉害,王继恩部下自觉收敛,再也不敢胡作非为。

张咏不给面子,王继恩心生怨恨,有意给张咏出难题。他将一批俘获的李顺手下“乱民”送过来,请张咏处理。张咏也不审讯,把这批乱民全都放了,叫他们回家各务其业。王继恩听说,非常恼怒,前去质问张咏:“朝廷下令剿灭乱贼,怎能轻易放了?”张咏解释道:“之前李顺无罪胁迫民众做反贼,如今咱们化反贼为良民,有何不妥吗?”王继恩红着脸,无言以对。

在张咏督促之下,官军不久平息残余“反贼”。与此同时,张咏对农民叛乱深入反思。干旱,只是天灾,还有诸多因素酿成人祸。仔细想来,农民赋役沉重、豪强兼并民田、官吏巧取豪夺,官家垄断茶、盐布帛经营,无不损害农民利益。为此,张咏对症下药,整饬吏治,兴利除弊。三年时间,蜀地得到有效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牛冕接替张咏任益州知州。交接之后,张咏就说:“牛冕咏缺乏安抚民众才能。”果不其然,咸平三年(年)正月,益州又爆发内乱,王均率众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内乱不久平息了,朝廷对蜀地仍不放心。鉴于张咏之前在蜀“为政明肃,勤于安集”,宋真宗于咸平六年(年)四月任命张咏为刑部侍郎、充枢密直学士,兼任益州知州。百姓听说张咏再次来益州,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张咏第二次治理益州,依然恪尽职守,勤于政事,精于治理。两度治蜀,共计七年,政绩斐然。他明察秋毫,善于断案,下属很久不能解决的案件经他审理,一目了然,判决令人心服口服。此外,张咏在蜀地率先规范使用“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认可的纸币,方便市场流通。为了纪念世界经济史上这一重要事件,英国伦敦英格兰银行在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很少见的中国桑树,因为制造“交子”所用纸张的主要原料就是桑树叶。在中国发行“交子”年后,英格兰银行才开始印制英镑纸币,张咏因此被誉为世界“纸币之父”。

张咏二度治蜀,深受当地百姓爱戴,也赢得二任皇帝好评。宋太宗曾称赞张咏说:“此人何事不能了,朕无虑矣!”宋真宗也曾感叹:“咏在蜀,吾无西顾之忧。”

张咏曾与人谈论同榜名士说:“吾榜中得人最多:谨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李沆);深沉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王旦);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寇准);至于当方面,则咏不敢辞。”

的确,独当一面镇守一方,无人能与张咏相比。张咏不愧为治理地方能手,任何重大事情,他都能举重若轻,迎刃而解。

咸平二年(年)四月,朝廷任命张咏为工部侍郎、杭州知杭州。到任杭州,张咏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由于年岁歉收,当地民众私自贩卖食盐以维持生计,官府为此拘捕了数百人。在宋代,食盐属于官方专卖物资,严禁民间私自贩卖,违者必须法办。宋朝的盐法虽然比以前宽松,但还是很苛峻;建隆二年(),宋太祖下诏:“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斤,煮碱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蚕盐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

按照法令,被拘捕的数百人都要遭到刑罚。然而,新任知州张咏决定网开一面,对这些犯人宽大处理,全部释放回家。属官们大都不以为然,向张咏劝告:“若不严厉绳之以法,恐怕难以禁止私盐贩卖。”张咏回答:“钱塘(杭州)十万户人家,十有八九面临饥饿;要不私自卖盐活命,就可能蜂聚为盗贼,这样对社会危害更大。鉴于饥荒,权且宽恕他们,等到秋收丰稔,百姓有了粮食,仍以旧法禁贩私盐。”

《汉书·循吏传》开宗明义指出:“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张咏没有法办贩卖私盐者,实则“奉职循理”,合乎情理。所谓合情,就是合乎当时特殊情势。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歉收,造成粮食供给不足,出现大面积饥荒。民众为了活命,不得不贩卖私盐,借以换取生存食粮,此乃情势逼迫,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故意犯罪,所以情有可原。所谓合理,就是合乎生存权高于一切的常理。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当生命遭遇饥饿而濒于死亡的时候,人们都可以想方设法进行自救,前提是不能伤害他人。生存是硬道理,当道理与王法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道理更合乎人性。

实际上,古代之所以制定苛峻的盐法,主要是为朝廷获取垄断利润,而不是为了民众的食品安全,因为那时候尚未出现加碘盐或工业盐。既然朝廷借食盐专营从民间获得巨大利益,必要时就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尤其是出现严重饥荒的时候,官府绝不能袖手旁观,理应动用仓储赈济灾民。如果官府不作为,任由灾民自生自灭,一旦灾民通过贩盐自救,便把他们拘捕起来,要么处死,要么判刑;如此刻薄,岂不违背天理民心?!

《续资治通鉴》在记述张咏去世后,这样评价道:“咏尚气节,重然诺,勇于为义。为令守多异政,威惠及民,民皆不敢为恶,而亦不苦其严。”

张咏刚正严厉,敢作敢为,似乎令人惧怕,但是他通情达理,体恤民众与下属。自蜀地发生内乱之后,朝廷禁止到蜀地为官者携家眷随行。第二次镇守益州,张咏单骑赴任,部属怕他执法严厉,都不敢纳妾、买婢女。张咏考虑到下属生活单调苦闷,自己率先垂范,买了一名侍姬,于是下属打消顾虑,也陆续添置姬妾。四年期满,张咏被召还京,离任前这名侍姬的父母叫来,自己出钱筹办嫁妆,将侍姬另嫁他人。后来这名侍姬的丈夫颇为感激,因为他所娶到的竟是处女。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张咏就是这样的循吏,遵守法度,遵循常理,不绝人情。他曾经说过:“事君者,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忠不言已效,公不言已能。”诚哉斯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