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5·一代重生生命健康中心
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79岁中国人中,约2亿人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5亿人有颈动脉斑块。在世界范围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远远超过了第二位死因的肿瘤(24%)。
动脉粥样硬化,很多人看到这个词就一头雾水:粥要硬化?其实,它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相信这样的报道我们并不陌生。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疾病,也是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PAD)和肾病病理的基础,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普遍。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病变,主要影响动脉内膜。由于脂质成分和炎性物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形成外观像小米粥样的斑块,导致动脉变窄变硬、弹性降低、阻碍血流,继而造成器官缺血损伤。
AS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持续进行的过程,初期动脉粥样硬化常无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当血栓严重阻塞血管时,会诱发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除去年龄和家族病史外,具有胆固醇水平异常、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人群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
如何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定期体检,一方面能及早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以利于早期治疗。另一方面,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者,定期体检可以监测治疗效果。
体检项目一般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等。其中,颈部血管超声是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可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中风)、短暂性脑缺血;
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
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发生在下肢,则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逆转吗?
过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形成就不会消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抱消极态度。可喜的是近年来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消退的。
动物实验证明,给家兔喂高胆固醇饲料,可造成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一旦实验性食谱停止后,病变会逐渐消退。在与人类较接近的猴子身上,也得出相似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挪威、瑞典三国居民随着奶油、蛋类摄食减少,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
之后,由于饮食改善,摄食的胆固醇明显增加,冠心病在欧美已成为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该国居民嗜食奶油、蛋类等高胆固醇食物。这说明,改变生活方式可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因此,除合理服药外,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生活作息有规律,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或过分紧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则不仅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也可使动脉粥样硬化逆转。
研究进展:干细胞移植有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一直在探讨新的防治方式,而干细胞疗法的出现成功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干细胞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修复受损组织和支持造血的功能,对血管损伤、血管炎症具有有益的修复调节作用。
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发布的最新研究综述,阐述了干细胞移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一作者总结了干细胞移植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4大机制:
1、调节脂质代谢
专家通过对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进行干细胞移植移植,8周后数据表明,干细胞移植后的小鼠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了33%。
2、内皮细胞保护
通过实验证明,干细胞可增强内皮细胞分化,提高内皮细胞活力,加速受损动脉内膜的修复过程,减少或消除斑块的堆积。
3、清除炎症细胞
干细胞移植能清除炎症细胞进而减缓AS进程,主要表现为减少浸润的炎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其活化、改变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打破M1/M2的平衡、调节T/B细胞的免疫平衡。
4、支持血供造血
在AS的修复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干细胞移植支持造血功能,加速体内的营养物质交换,提高血管修复效率,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据ClinicalTrials.gov数据显示,目前已启动超10项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项目,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工作。
近10年临床试验证实:干细胞移植可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炎症的介质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随着对干细胞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研究,相信未来将造福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