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是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充于脐部(即神阙穴)施灸的一种灸法。隔盐灸,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后世的医籍《备急干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代的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对此法都有记载。
温中回阳,扶正固脱,理气止痛,化湿和中。
用于寒证腹痛、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痛经、淋病、中风脱症、四肢厥冷、虚脱休克急救等急症重症。
大艾炷、细粒盐(以青盐为佳)、镊子、火柴、线香、灰盒、甲紫等。
患者仰卧屈膝,宽衣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研细炒至温热,纳入脐中(神阙穴),使与脐平,上置大艾炷,用线香点燃施灸。若患者脐部凹陷不明显或凸起,可预先在脐周围贴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然后上置大艾炷,用线香点燃施灸,等到患者稍感烫热,即把大艾炷剩余部分用镊子拿掉,放入灰盒,换炷不换盐。也可于盐上放置姜片施灸。一般灸3~5壮,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度,本法只用于灸神阙穴,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但对急性病证则可多灸,不拘壮数。
(1)纳入脐部的食盐要求为纯净干燥的细盐,这样可以避免盐粒受热爆炸引起的烫伤。
(2)若食盐受热爆起,谨防衣服和衣物被烫伤。
(3)万一脐部灼伤,要涂以甲紫,并用消*敷料覆盖固定,以免感染。
(4)灸后,清除艾灰和脐中的精盐,注意勿使脐部受凉,注意保暖。
(1)《肘后备急方》:①“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②“以盐纳脐中,灸百壮,治霍乱卒死。”③“嚼盐唾上讫,灸三壮。复嚼盐,唾之疮上。”
(2)《千金要方》:①“着盐脐中灸三壮。”②“霍乱已死有暖气者,灸承筋,……七壮,起死人,又以盐纳孔中,灸二七壮。”③“少年房多短气,……又盐灸脐孔中二七壮。”
(3)《外台秘要》:“若烦闷急满……以纳脐中灸二七壮。”
(4)《古今录验》:“热结小便不通利,取盐填满脐中,作大炷灸,令热为度。”
(5)《类经图翼》:“纳炒干净盐满脐上,以施灸。”
(6)《普济方》:“治蛇螫。嚼盐唾上讫。灸三壮。复嚼盐唾灸疮上。”
(7)《本草纲目》:①“霍乱转筋,欲死气绝,腹有暖气者,以盐填脐中即苏”②“小儿不尿,安盐于脐中,以艾灸之”。
(8)《针灸学》:“用干净食盐填平肚脐,上置大艾炷灸之,灼痛则更易艾炷,不拘壮数,对腹痛疗效颇良。若施以霍乱吐泻以致肢冷脉伏者,大有回阳救急之功,但必须连续灸之,以指温脉起为度。”
(9)《灸法》:“将纸浸湿,铺脐孔中,用碎盐填平,上放艾炷灸之。觉痛即换灸炷,不拘壮数,遇急病可以多灸。对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有回阳救逆之效,连续施灸,以指温脉起为度;对寒证腹痛、痢疾、中风脱症、四肢厥冷以及虚脱休克急救亦有良效,但宜多灸。”
隔盐灸也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此法在古代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霍乱、淋病、少年房多短气等急症。如《肘后备急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又《千金要方》“着盐脐中灸三壮。”“盐灸脐孔中二七壮。”而现代研究也表明,隔盐灸所产生的热量是一种有效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其近红外线具有较高的穿透力,被人体吸收后可促进血液循环。所以隔盐灸沿用至今,而且现代医学也在传统的施灸方法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如在盐的上方或者下方增加隔物,常见的有盐上加姜片或蒜片等,这样的改进使其治疗范围也就相应的扩大了,可更有效地治疗多种腹部疾病及其他病症。
长按识别小程序,在线学艾灸
艾灸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