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楼梯里大哭的照片刷爆网络。原来他被诊断得了肠癌,而且已到中晚期,医生要他立刻住院准备手术,而他却连请假都要小心翼翼。
李先生是个上班族,今年9岁,父母年老,孩子年幼,可以说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早就有便秘、痔疮等问题,但都是小毛病,他也从不在意。
这次是公司安排体检,他做了肠镜才发现肠内肿瘤已经那么大了。
尽管悲伤,李先生还是尽快安排了手术,恢复期的李先生现在对肠癌有了深刻的理解。原来通过大便,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肠道内是否有肿瘤倾向,早一步治疗,就多一份痊愈的机会。
一、肠癌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肠癌,一般指的是大肠部的恶性肿瘤,它的病因比较复杂,除了家族性的致病因素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化学物质的摄入等都可能引起肠癌。
关于家族性肠癌出现的原因,很多专家认为它不是遗传,而是家族内的基因容易生长息肉,如结肠息肉、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等。这些疾病是引起肠癌的原因之一,患者的相似之处除了基因方面有关联,可能还和生活习惯、生存环境类似有一定关系。
比如某地习惯于吃哪种食物,而这种食物对于家族内的部分人产生作用,可能会引起肠癌。因此家族内部有肠癌病史的人员,其他人也要密切注意这一点。
大肠是食物的必经之地,所以饮食习惯对于大肠生病影响很大。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会使肠蠕动变慢,而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属于酸性,在肠内发酵腐熟,很容易造成肠道炎症。
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其中的毒素就会随着肠道的蠕动通向身体各处,造成各种各样的疾病。粪便堆积在肠内某处,容易引起此处感染,倘若又有病毒,可能会引起肿瘤生长,继而出现癌变。因此饮食要清淡、高纤维,使大便能及时排出,降低大肠癌变风险。
临床上经常吃腌制食品的人群,患大肠癌的概率更高。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人体短期内无法代谢,容易形成肿瘤。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引起大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
吸烟伤害的不仅仅是肺,其中的尼古丁进入体内,它含有的大量有害物质会随着肺部的运动下降到大肠,时间长了容易引起癌变。
熬夜是使免疫力下降的最快的途径之一,人在熬夜以后,身体各机能过劳运行,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大肠又是接受代谢废物的器官,因此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大肠会最先受病,时间长了容易产生癌变。
另外,饮酒、肥胖、运动少等都是引起肠癌的因素。临床上越早发现越容易治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大便来判断,肠道是否出现问题。
二、大便早就“提醒”你,这些症状可能有肿瘤
肠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我们在人体外部是看不到的,等有所察觉的时候,往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不过通过大便的异常,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肠内是否有肿瘤。
大便的形状变得很细,而且有憋闷感。
当肠内出现肿瘤的时候,凸出的肿瘤压缩了粪便通过的空间,导致大便变细。一般情况下,人的大便是需要每天都排的,肠道肿瘤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症状,随着它慢慢长大,大便的形状慢慢变细,就要警惕了。
因为肿瘤的阻挡,大便不能顺畅地排出,在内部就容易聚集更多宿便,使人产生憋闷感。
大便的气味变得很臭很刺鼻。
聚集在肠道内的宿便同时会发酵,使人放的屁很臭。通常肠道内有腐烂的粪便或者肠子内有发炎的伤口时,放出的屁和粪便的气味都十分浓烈。
发酵的粪便刺激或者加剧了肠道炎症,又或许肠道内出血不能顺畅排出而发酵,使其发出臭肉一样的气味。也有一些患者大便的气味不发臭,而是发出腐烂蔬菜水果粮食类的气味,这些都是大便的异常现象,医院检查。
当然如果短时间内吃过肉食,大便很臭属于正常现象,在饮食调整过后就会有好转。
大便发黑或者带血,而且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大便发黑时,往往是胃肠道内有出血现象导致的,倘若大便中出现红色血,病变部位可能在结肠或者肛门。凡是血和大便夹杂在一起的,大部分都是肠道内出血;凡是先出血又排便的,通常都被认为是痔疮。
因此要对血液和大便的形态进行分析,倘若是肠道出血,需要尽快查明病因进行治疗。
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说明肠道可能在肿瘤的压迫下出现了功能上的欠缺,医院排除病变。
肠道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做好防护,临床上经常患肠道疾病的人群大体上都是固定的。
三、肠道疾病专找这几类人群
肠是消化器官,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它接受的饮食是否健康清洁、肠自身的蠕动是否正常、家族中是否有过肠癌患者等,都对其发病有重要影响。
患有习惯性便秘的人群,容易得肠道疾病。
习惯性便秘,是指每次大便都需要较长时间、便后没有轻松感或者没有便意的人群。这三类人群代表不同的肠道问题,每个都需要引起警惕。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大便出的人,通常会有大便干、很憋闷但又解不出的情况,这样的人需要多喝水、多吃利于通便的食物来解决。
便后没有轻松感,说明大便不彻底,身体虚弱,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大便全部排出。这样的人往往身体比较肥胖,肠道油脂多而阻塞,需要通过减肥、多运动来解决。
没有便意的人,通常吃得比较少,身体怕冷而且容易拉肚子。这些人体质虚寒,经常拉稀便,肠道缺少刺激,时间长了没有便意。这样的人需要通过保暖、增强体质来提高肠道对大便的控制力。
饮食过于精细、纤维素少的人,容易得肠道疾病。
这部分人群往往也会有习惯性便秘,因为他们的肠道中满是酸性食物,食物发酵发硬后堵塞在肠道口。肠道缺少了纤维素,运动缓慢,大便长时间停在肠内,引起各种疾病。
经常久坐、不爱运动的人,容易得肠道疾病。
人是“动”物,需要通过运动获得身体新陈代谢的能量。临床上大肠癌的患者当中,腹型肥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部分人通常因为工作或者性格原因,不能经常运动,导致脂肪、代谢废物统统集中在腰腹部。肠道是处在不断运动之中的,这些代谢废物在肠道内无法及时排出,被肠道反复吸收、压榨,其中的毒素在肠道内发酵,引起息肉、炎症等疾病。
因此人要经常运动,以外力去促进肠道蠕动,及时排便,减少粪便在体内留存的时间,降低肠癌发病率。
保护肠道,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各方面进行调理。
四、保护肠道,做好这三点
肠道处于身体的中部,它对于整个人的健康状况都非常重要。肠道又是整个消化系统中的关键一环,保护好肠道,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1.适度运动是对肠道健康最大的尊重。
运动不是一定要去跑步、健身,也不需要拿出大把的时间去活动。它更倾向于不让肠子“停”下来,只要动起来就可以。
工作、学习压力比较大的人群,有时候坐在电脑前很久,这样的人容易出现肠胃蠕动慢、废物堆积的现象。每个小时起来走几分钟,比连续坐几个小时再起来运动一小时的效果好得多。
2.少吃腌制、辛辣的食物。
肠道是最终承受饮食营养和残渣的地方,腌制食品当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它具有强致癌性,如果长期吃,很容易刺激消化系统内壁而引起癌症。有研究表明,经常吃腌制食品的人患有消化道癌症的比例更高。
辛辣的食物本身并不会对肠道造成太过强烈的刺激,但当肠胃内壁有溃疡等破损口时,辛辣的食物则会刺激到这些破损处,加重其炎症反应,久而久之促发癌变。
因此平时要以清淡饮食为主,吃够纤维类食物,使肠道能够正常排便,减少粪便中的致癌物在体内留存时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变几率。
.肠道的燥热,要靠食物中的水分而不是喝水来解决。
肠道是身体当中温度较高的位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依赖于其温度来腐熟,通常情况下,肠道内部是有燥热现象的。
有人总说要多喝水,其实喝水进入肠道的部分是很少的。因为在肠之前还有胃,胃作为消化器官也是温度较高的,喝的水进入胃以后,很快被气化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肠道能获得的水比胃要少得多。而食物中的水分,比如蔬菜、水果等,会随着食物残渣一起进入小肠,再由小肠进行吸收。因此补充肠道水分,需要通过摄入食物而不是喝水,这样才能真正使肠道环境湿润,帮助排便。
文章结语:
随着现在快餐生活的逐步普及,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它在发病初期几乎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因此通过大便的颜色、气味、性状等方面的变化,来推测肠道是否健康,对预防肠癌具有重要意义。
肠癌的病发最先影响大便,而大便长期异常也是导致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通过运动、饮食、生活方式等来保证大便的正常排泄,以减少肠癌的发病率。
参考资料:
薛思麒,何晶,唐勇.结肠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12(09)
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结肠癌部分[J].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11(01)
赵雯雯,金琳,周玉杰,叶斌.大便异常的思维导图设计[J].中医药临床杂志,,2(09)
赵丽中,王宏磊.大肠癌早期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2)